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19章 萬壽節

關燈
又回到那個賣瓷娃娃的攤子旁,“縣主, 您為什麽不要三皇子送給您的那對瓷娃娃啊?” 顧問清身旁伺候的小丫鬟有些好奇。

顧問清挑選了好幾對胖乎乎的瓷娃娃, 盤算著家裏人每人一對, 她頭也不擡的邊看邊道:“我更喜歡自己買東西。”

“可您平時也會接受其他府上小姐送來的禮物, 太子殿下送的東西您也很喜歡。” 這個小丫鬟又問了一句。

“其他小姐與我交好, 她們給我送東西,我自是歡喜, 太子殿下,每次送的禮物合我心意, 我自是不舍得拒絕。” 顧問清眉眼彎彎,“裴三皇子是遠道而來的客人,哪有主人要客人的東西,天色不早了, 回府吧!”

這一次的萬壽節格外熱鬧又隆重, 自打文正帝繼位, 大周子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,以往文正帝不願鋪張浪費,舉辦萬壽節也只是寥寥幾次。

這次舉辦萬壽節,上京城的不少百姓感念文正帝的功勞,商鋪裏、小攤上、客棧中, 到處吆喝著給文正帝的祝詞,所有的東西一律降價出售。

酒樓說書的人,也在講述著文正帝繼位幾十年的事跡,圍觀的人臉上笑瞇瞇, 無一不鼓掌喝彩。

能讓這麽多百姓過上好日子,大周子民們是打心眼裏敬重文正帝。

前朝皇帝貪圖享樂,每年都要舉行萬壽節,臣子們為了討好他,送上的珍寶、駿馬、布帛等,一個比一個貴重。

文正帝早早的下令,開設恩科,不接受所有臣子貴重的賀禮,聊表心意即可,將賦稅減輕三分,雖是他的生辰,可文正帝心中掛念的,仍是天下子民。

宴席設在花萼相輝樓,文正帝落座,大臣貴戚齊齊朗聲,“恭賀聖上萬壽無疆,聖體康泰。”

文正帝舉杯與諸位大臣共勉,接著公主皇子們送上生辰賀禮,然後是諸位大臣上前給文正帝說賀辭敬酒。

文正帝好不容易過一次萬壽節,使勁討好的臣子可有不少,若是按照這些人的想法,自是越貴重的東西才能彰顯忠心,可文正帝下了令,誰也不敢送那些金啊、銀啊、珍寶等東西,生怕惹怒了皇帝,這下子他們可發了愁。

俗話說“千裏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”,可他們也不可能真的拿根鵝毛送給皇帝,一個兩個的使出渾身解數,力求把賀禮送的又不貴重但又有心意。

有些送自己親手繪制的丹青,什麽百福圖、仙翁抱桃圖;有些是祝壽的字帖,有些是自己親手做的瓷器...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。

輪到顧馳,下面的大臣翹首以盼,有些好奇他會送什麽東西,待看到仍是卷著的宣紙時,眼底的好奇消散,看樣子也不是什麽稀奇的東西嘛!

文正帝緩緩打開,面上的笑容越來越大,額間的皺紋舒展開來,話語中滿意的意味很是明顯,“好,好啊!愛卿這份禮物,送到朕心頭上了。”

顧馳看著上首的文正帝,“今個是皇上的壽辰,普天同慶,陛下您多年來勵精圖治,讓大周的子民日子越過越好,趕在萬壽節,百姓們也有許多祝賀的話語想要告訴陛下。微臣特意找來一百位上京城子民還有二十位河省月水村的村民,將他們想要訴說的話,整理後一字不差的記在上面,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小小的賀禮,也是這些百姓送給陛下的,此為其一。”

文正帝臉上掛著笑,“愛卿有心了,這是朕收到的最特別的賀禮,朕最大的願望便是子民安居樂業,四海升平,朕會好好保管這份賀禮的。”

頓了頓,文正帝有些好奇道:“不知這其二又是何東西?”

顧馳接著又呈上兩幅繪畫,一副畫中的主角不是什麽仙桃、仙鶴,也不是什麽山水美景,而是林立的鋪子、粉墻黛瓦,寬闊街上來往的人流,繁華熱鬧的東西兩市,畫中的是各模各樣的百姓,有些在站在鋪子外招攬客人,有些背著糖葫蘆走街串巷,還有些耍雜技的人,栩栩如生,儼然就是上京城街市中的場景。

另一副畫中,則是西洋油畫,畫中的人物是今日上首的文正帝,不過不是威嚴肅穆、讓人望之生畏的樣子,畫中的文正帝和任何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沒什麽太大區別,鬢邊的白發、眉間的一條條細紋,可以看的很清楚,正溫和的與臣子們交談,笑的開懷。

“好,好啊!”文正帝連連點頭,拍手稱讚,大步走上前仔細觀賞,兩幅畫中的內容不同,看著第一幅畫中的一街一市,他好像親眼看到了大周子民過上了好日子。

而看著第二幅畫中的自己,他更是移不開眼,作為天子,他要掌管天下河山,要號令文武百官,給眾人的印象威嚴、不好相處,在不少臣子心中,溫和似乎和他不搭邊。

可這幅畫,卻畫出了他的另一面,文正帝看著畫才知道,原來在臣子的心中,自己不再是威嚴的樣子。

顧馳解釋道:“第一幅畫是微臣繪制,第二幅畫出自臣妻之手,臣與夫人、家人祝賀陛下聖體安康,國泰民安。”

文正帝心中有些觸動,送上的賀禮、祝福的話語,是真心還是假意,他看的分明,“收到這些東西,朕很欣喜,這兩幅畫朕會掛在寢殿,日日觀賞,同時也日勉勵自己。”

作為一國之君,能在生辰當日收到子民的祝福,收到臣子真心備下的賀禮,這比那些昂貴的金銀珍寶更有價值。

其他的大臣沒有預料到顧馳來了這麽一手,紛紛懊悔不疊,怎麽他們就沒有想到這個法子,下次萬壽節他們也要這麽搞。

文武百官送上賀禮後,最後便是這些外國的使臣和皇子,紛紛送上珍貴的賀禮。

文正帝不在意這些東西,可前來的各國無一不送上賀禮,東西送到眼前,文正帝自是樂得接下,雖他不願大臣們掏腰包,可其他小國的東西,還是要接下的,國與國之間,“利”字當頭。

烏宛國送上的是汗血寶馬、珍貴的香料,還有珠寶,裴行景恭敬行禮,“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,自與周朝商貿往來,烏宛國的國力也在逐步的強盛,子民們的日子越發富裕,以往是馬背上打天下,如今天下太平,周朝乃禮儀之邦,國力昌盛,烏宛國願意學習周朝的禮儀風俗和運行制度,以此約束、教化子民。”

裴行景這一番話落下,其他使臣齊刷刷盯著他,這個心機小人,連大周朝的禮儀也要引入烏宛國,這不是故意在討好周朝皇帝嘛!

他們使臣為何要來參加萬壽節,甚至不惜送上最珍貴的賀禮,自是有所求。

有些求大周朝的庇護,有些求商貿往來,但更多的是求公主下嫁,謀求與周朝關系更加緊密。

若是能與周朝聯姻,想必日後他們國家定能跟在周朝後面分一杯羹。

是以這些使臣、皇儲自是格外恭敬,可誰也沒有像烏宛國一樣,竟然當著文正帝的面,實實在在的討好,就連朝堂制度和禮儀風範也要跟著學習,那這還是烏宛國嗎?

文正帝威嚴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,“ 一個國家的制度風俗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也不是可以隨意借鑒的,烏宛國子民驍勇,無需刻意學習周朝,兩國要做的是互相包容、因地制宜。”

按理說,聽到有其他國家願意跟著周朝學習,這無疑是在向周朝俯首稱臣,文正帝應該高興才是,可在文正帝看來,工藝可以學習,商貿可以往來,唯獨“禮”一字,是學不來的。

每個國家、朝代建立上百上千年,流傳下來的風俗,就是一個國家立足的無形根基,若是把這些根基折斷挖走,移花接木引入別的東西,最後只是白忙活一場。

裴行景面色不變,“ 陛下說的是,行景受教了。”

嘖,看來他對大周朝還是不太了解,本以為這樣說,文正帝會欣喜的接受,連帶著對烏宛國優待三分,他後面也可以順勢提一些要求,可沒曾想,又出乎他的意料。

裴行景心頭閃過一絲煩悶,總感覺這一行並不如他預想之中的那樣順利。

裴行景剛剛落座,大宴國的皇子起身,沖著文正帝道:“大宴子民敬仰周朝已久,能與周朝共結秦晉之好,這是大宴子民所願,今特意向陛下提親,懇請迎娶大周公主。”

這也是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。

文正帝面上沒有什麽表情,“ 朕是天子,但也是一位父親,我周朝公主,有自己的封地和俸祿,她們是我捧在手心的珍寶,沒有哪一個父親會希望自己的兒女遠離跟前,相信大宴皇子可以理解。與其結秦晉之好,只要大宴坦率,不主動挑事,兩國的關系自是會友好往來。”

前朝皇帝只知享樂,懦弱無能,周邊小國與周朝經常發生沖突,前朝皇帝為了平息戰鬥,竟然用一位又一位的公主或是宗室裏的郡主和親,獲取一時的和平。

嬌花似的少女,明明在京城時一個個鮮活又健康的,可背井離鄉,和親沒幾年,逝去的消息頻頻傳來,壽終正寢的公主屈指可數。

文正帝繼位後,他便下決心絕不會讓自己的女兒,或是宗室裏的群主去和親,他們大周朝的女子,不是兩國政治博弈的犧牲品。

文正帝此話一出,不少國家的使臣和皇儲有些震驚,面上又滿是懊惱,他們遠道而來獻寶,為的便是迎娶公主或者郡主,可文正帝決絕的拒絕,沒有一絲商討的餘地,讓他們有些無措。

裴行景倒是沒什麽遺憾,他此行的目的,從來不是這些公主。

他的目光移到人群中的顧問清,眼中閃過一絲勢在必得的光。

文正帝起身,環視一周,朗聲開口:“朕感念各位使臣、皇子遠道而來,獻上奇珍異寶,朕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,只要各國與大周的想法一致,不挑事,不鬧事,與大周互通往來,加強商貿聯系,不主動出兵引起禍亂,那各國的關系,歲歲有今朝。大周不惹事,但也不怕事,朕歡迎的是友善的國家。有道是來而不往非禮也,周朝也不會讓各位使臣、皇子空手而歸,上好的茶葉、絲綢和瓷器是大周最貴重的東西,一一給各位備上。”

“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,陛下聖明,吾等感激不盡,願大周國力昌盛,千秋萬代。” 在場其他人齊齊彎腰行禮。

作者有話要說: 今天又是太子沒有姓名的一天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